查看原文
其他





青年人作为社会中的催化剂,在人类短短的历史中无不在闪耀着生命的光辉和人类的赞歌,无论是半个世纪前的五四风暴,还是上山下乡时的轰轰烈烈,还是西部大开发时的满怀激情,不论在哪个时空中,中国的青年们总是能满怀激情地肩负起时代的责任。随着新型冠状病毒的爆发,中国迎来了继“非典”以来,最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件。在疫情中,中国青年担当着什么样的角色,又表现着怎样的担当。



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青年们对于互联网汲取新信息是习以为常的。在疫情信息一公布便在广大社交平台爆炸开来。而在接触到信息的那一刻,大家开始奔走相告,朋友圈 、微博等等社交工具上,大家开始学习和传递防疫知识。与之形成反差的是我们的父母与长辈,无论是信息的接收上,还是对防疫的态度上比起信息敏感的青年人们,都相对滞后和轻视,在疫情初期甚至绝大多数的长辈无视新冠病毒的高传染性,不愿意配合“抗疫”工作,甚至连口罩都不愿意带。青年们在面对周遭长辈们的轻视和不理解的情况下,可谓倾尽全力,在与父母长辈的交流中尝试着去越过代沟,为父母和长辈宣传和科普疫情信息和防疫知识。就像这篇弥漫中老年朋友喜好的行文的文章是出自一位95后的网友为了向父母和长辈宣传和科普,去打破沟通壁垒所作出的努力。[不看后悔!佛渡行善人!]

也有的青年朋友,运用所了解信息和知识,在家族信息群里,顶着长辈们的不解与嘲笑,苦口婆心地给长辈们辟谣和科普。相对于父母在疫情如此扩散的情况下的消息滞后和轻视,青年人们尽心尽力照顾和帮助周围的人,这是作为一个普通青年人的在疫情中的一点个人的努力与担当。而就是这一点一滴的宣传和扩散,汇聚成全国上下一盘棋的抗疫力量。

青年人作为社会中新鲜血液,充满着朝气与激情,所以在在疫情爆发的日子里,有些青年人开始肩负起了社会的责任,走上街头,走向村口,走向疫情防控点,去宣传和科普疫情信息和防疫知识在社区封闭之后,为缓解社区压力自愿协助街道办和居委会,在24小时的防空点,为进出的居民测体温和出入记录。这些青年人们并没有他们前辈口中说得,那么颓废、佛系和逃避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寒潮来袭,也依然坚守在防控点,尽心尽责地为社区居民们服务着。这只是我的城市的青年人,这只不过是这场疫情中千千万个普通青年人中的一个缩影。



在疫情肆意的日子,青年人们组成一队又一队的抗疫青年突击队,在各个岗位深入基层社区服务群众,全力投入战斗在抗疫一线,最先组成青年突击队的是来自四川南充的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支援湖北医疗队在。湖北是这场疫情的中心,而作为攻坚克难的最前线,他们在党的指导下冲在了前头。像我们这些蜗居在家的普通青年人又能去感同身受,去体会她们的推到极限的身心。其他在岗的年轻人也没有懈怠,在上海的崇明区也吹响了“青春集结号”,当地青年人们在团委的号召下,踊跃投身“战役”,组成了青年突击队,成为物资保障的重要力量。队中一位名叫宋晓磊的青年团员,动放弃了休假,从横沙岛奔赴城桥镇,在凌晨两点的忙碌之后只是笑了笑道:“虽然浑身酸疼,但我觉得今天晚上过得很有意义,还好我之前做过粮食工作,扛过粮食背过麻袋,这点体力活,不算什么”。在这样一个又一个这样附有激情又有担当的榜样面前,各地的青年人们集结了起来,组成了一队又一对的青年突击队,到社区中去,到交通枢纽中去,到抗疫的前线去。


很多人不看好青年们在社会工作中的付出,认为青年人总是冒犯的,总是激进的的,但在疫情中,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我们顶着流言蜚语,顶着上一辈的不解,砥砺前行。当我们以为青年人们变得沉稳时,防护服外套上可爱的图案,让我们才恍然大悟,哪又有人天生就是白衣天使,哪有人天生是天生的黑衣警探,大家都是父母面前的心肝宝贝,是爷爷奶奶们的心头肉,大家只是跟着前辈的背影,模仿着前辈的样子,治病救人,巡逻安抚,看守询问,兢兢业业罢了。谁的青春不燃烧,谁的青春不嘹亮高亢,这就是行走在疫情中的年轻人。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而那一张张朴素的请战书,一张张在屏幕前疲惫的笑容,一个个瘫在座椅上休息的身影或是一抹抹不断晃动的橙色背影,都在谱写着属于年轻人们激情的青年担当,这就是行走在疫情中的青年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